管清友、王巍:房地产、AI、黄金 …… 2024这些资产怎么走


博物馆老友记第8期定稿海报.jpg

2024年4月7日晚,由金融博物馆主办,抖音“大有学问”栏目特别支持的“博物馆老友记”系列节目第8期开播,抖音平台34万人线上观看。

本期《博物馆老友记》节目邀请到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与金融博物馆理事长、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王巍,共话
中国经济起航2024系列话题之“房地产、AI、黄金 …… 2024这些资产怎么走”。

微信图片_20240407160427.png

大家好,这是“博物馆老友记”的第8期。今天我很兴奋,因为邀请了富有盛名的青年经济学家管清友,我们认识有10多年了,也是老朋友。像他这样的中青代的经济学家在精神上没有太多的束缚,有更多的创新空间和想象力,并不固守自己原先的知识理解和研究观点,所以我特别期待有机会向他学习。他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也有非常深厚的学术造诣。他个人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在多个领域中驰骋,这种丰富的人生阅历可能使他的看法会更独特。

 本期节目回顾 

01|石油的逻辑能否应用到黄金市场?


配图1.png


王巍:
你出版过一本书,叫《石油的逻辑》,我觉得很有意思。你为什么会谈石油?石油作为一个稀缺资源,和黄金有相当多的共性。你研究
石油逻辑和观察黄金走势有没有关联?

管清友:
我之前博士论文做的课题是油价波动和能源安全问题,后来因为在石油系统的中海油工作过几年,主要是研究宏观经济、能源政策等等。之后就到券商工作,主要是做卖方分析师,之后又管整个业务,做宏观经济研究。我从券商离开以后,就开始独立研究,自己有一个小的团队,跟踪经济运行,特别是资本市场。石油和黄金的关系其实挺密切的,因为研究油价必不可少的一定是需要研究黄金价格,我们叫做“金油比价”,黄金和石油的比价关系,作为克度油价或者克度金价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黄金价格是一个很好的参照。我书里还专门写过“金油比价”的关系,观察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黄金、石油价格布控的原因,又做了一些解释。油价也好,金价也好,都是所谓的大宗商品,由于黄金比较特殊,一般都把黄金单独拿出来看,毕竟它现在已经不再是货币,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就是非货币化了,但是它依然是重要且特殊的贵金属。我经常讲,看待问题至少要有两个视角,一个视角是应然问题,应该怎么样;另外一个视角是实战问题,实际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影响?我们怎么应对,才能从中做到趋利避害去规避风险,抓住机会。

02 | 黄金投资与国际局势动荡存在关联

王巍:
现在黄金价急剧上涨,最近这一段每天都在持续上涨,你怎么看现在的金价,不从长远来看,只从个人看法来谈。

管清友:首先,我声明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第二,直接原因我觉得主要还是各国央行增持,不光是中国的央行增持,很多国家也都在增持。背后
的原因与现在整个国际局势动荡、大国之间的博弈相关。所谓“乱世藏黄金,盛世收古董”,我认为这不是什么好事情。不光是央行要避险,
普通投资者也要避险。我很难去预测金价会涨多少或是到达一个什么程度。总体上,黄金市场可能确实开启了一个大幅度上涨的周期,这跟
国际局势波动密切相关。如果说从投资者角度来讲,我们一般建议是可买可不买,因为黄金不生息,纯粹赚它价格上涨的过程其实也有风险,
不是一般投资者玩的。当然,如果你愿意买的话,也可以说这是中产及以上阶层的所谓标配,总还是要买一点,但黄金投资在你总资产当中
不宜太多。对于高净值群体来讲,配一点黄金也是必要的。所以,这个事情主要还是看自己,每个人情况不太一样,可买可不买,喜欢就买
一点也可以,但这不是投资建议。

王巍:几十年来,从1971年到现在已经有50年了,黄金翻了多少倍?但仍然还是个信心问题。全球各个中央银行都在收集黄金,它本身是在国际战争
地缘局势上考量,要建立自己的平衡,实际上也是国家信心。为什么中国金价推得很高?中国是很大的购买体,老百姓也都在买。咱们抛开技
术人员来谈,最核心的还是老百姓的信心问题。黄金应该怎么匹配?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大家购买黄金是一个普遍的趋势。大家心态甚至考
虑的不是赚钱,荒野生态就是没利息,没有升值空间。但为什么大家都要买?老百姓安全是第一使命。虽然说黄金不是货币,但是老百姓仍然
认为黄金就是货币。每个人一定要考虑自身情况,如果钱足够多,愿意拿一部分来买黄金,也没什么不合适,但是完全不买,也不见得会亏。

03 | “幸存者偏差”与“时代红利”


配图2.png


王巍:资本市场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繁荣的同时,近30年来也带来了巨大的焦虑感。原来大家很平静,但股票、黄金、数字货币等等带来的
焦虑感极强,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周期,这种焦虑感弥漫在所有人的心态中,不管你懂不懂,资本市场都会来。作为一个学者,你怎么来看?

管清友:第一,没有必要焦虑,因为焦虑也没有用,大部分人是跑不赢的,是跑不过印钞机的,反倒不如不焦虑。第二,我们经常会犯一个“幸存者
偏差”
的错误。你看到的都是某某人几千块钱炒股票,现在变成几十个亿;某某人买在某某公司的股票,赚了一大笔;某某人做期权、做期
货,一夜暴富,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市场上本身就没有那么多和风细雨,其实是挺残酷的,大部分你看不到的、悄无声息的、亏了钱
的,其实你都不记得,你只记得这些赚钱了的。第三,懂得一点金融知识,会用一点金融工具,确实是必要的。我们要从一个普通人角度谈,
不要老是想所谓的一夜暴富。因为资本市场的含义很大,包括股市、债市、外汇、大宗商品、贵金属等等,使用的工具、市场领域都很多,
大部分人可能只是觉得股票市场最熟悉,开个户好像就能投资,那不叫投资。说句玩笑话,你具备了当“韭菜”的资格,但不代表也有了当
投资者的资格。所以,不要把投资想得这么简单。市场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从具有专业知识的投资者角度来讲,那就另当别论了,但也很难
说。所以,我们不要犯这种“幸存者偏差”的错误。

王巍:我也从事过券商,我算是90年代初期最早参与的券商,经历过很多年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不光是券商,不光搞股票,也包括做企业,包括
做投资都是一样,在前40年、前30年国家经济大规模总体往上幅走的时候,不存在手高手低,那时你只要敢投资、敢创业,就能赚钱,总体
来说是赚钱的大概率事件。赚钱以后,很多人就以为是自己能力赚钱,但其实不是,是大势赚钱。而在最近10年,通过创业获得成功的案例
很少,这也是一个大趋势。你随时要判断大势、大格局,仅凭自己的小机灵是没有用的。美国有一位著名作家叫Gladwell,他写了一本书叫
《Tapping Point》非常有名,里面提到了比尔·盖茨和Steep Charles都出生在55年到62年期间,他们享受了计算机的红利,比他们早不行,
比他们晚(红利)过去了。然后才到亚马逊这批人,之后又有一批人享受了互联网的红利。今天又出来了一批人享受了技术红利,技术创新
产生迭代以后你赶上点就出来了。早也不行,晚也不行,有时候很有意思,人生赶上这个事(时代),你就得从原则上接受。


04 | 金融业的内卷与过剩

王巍:
金融业的内卷现在越来越多,你能不能阐述下你的观点?你怎么样判断金融业?

管清友:整个金融市场,包括金融市场的变化,包括金融监管的强化,整个货币金融,全球的货币金融背景也变了,已经进入到一个“去产能”的过程,
产能过剩,就一定会卷。就像我们经历了一个大的产能扩张,之后你需求跟不上,它一定是过剩的。本来作为一个行业,它也应该随周期的波
动,去调整自己的产能,但是我们发现由于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导致“去产能”很难,去不了怎么办?就得卷。大家整体下沉,整体卷
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和开始收缩流动性大的背景有关系,跟整个货币金融背景有关系。看到所谓的从宏观到具体微观,从所谓的流动性到具
体从业人员现在的工作境遇,包括像现在学生毕业就业,都是有直接密切的联系。

王巍:我们那个时代的金融家要改变,要特别了解什么叫金融,而且很迅速。大家以为表面上能赚到钱就都冲到金融界了,但恰恰金融是过剩的,
金融现在也正在调。20年前,美国前10家最大企业里有8家是金融,花旗、美洲银行全是最大的,没有多少实业企业,当时只有IBM。而今天
再来看,前7家没有一个金融行业,Apple、特斯拉这些全是高科技行业,金融家都转出去了。就像Amazon创始人,他本身是做金融的,他做
着做着就转成做网络了。做金融很容易给大家感觉是居高临下,而且实际完全不了解实业,以为提供点资金就有一种特权,养成了一种骄兵悍
将的习惯。我看得特别多,我后来做了很多年的并购,也一直在谈,我一个小小的并购公司,我没有执照、没有特权,我唯一能做是帮企业做
服务,这才叫真正的金融公司。我觉得还是应该回归踏踏实实的主业,一点点符合未来世界的潮流,比如从AI、低碳、新能源这一方面起步,
可能将来比做金融更实在。


05 | 房地产行业的总体未来趋势


配图3.png

王巍:最近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比较关心的企业,它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标兵。但现在中国房地产像“好孩子”都出现了问题,这究竟是企业
问题还是产业问题,对此你怎么来看?

管清友:这是个市场问题。企业因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市场在变化,但他们可能没有想到市场变化会如此剧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一个很有意思
的现象,很难有特别准确的数据。从企业的情况来看,你所看到的结果,比如说一些企业出现了所谓的爆雷,现在连“三好学生”都开始考
试都不及格了,甚至他还是课代表,依照我们原来上学的经验,课代表考试都不及格,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现象,哪里出
了问题?肯定是市场变了,他们需要肯定,需要适应。课代表考试不及格了,你得适应新的考试。考题变了,今天考的不是牛顿力学,考
的是量子力学,从考生角度来讲,如果你不能改变考试规则,那你就要适应考题。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肯定是出现了我们始料未及的
一些变化,我们觉得2022年是变化的一个起始点,很多事其实你去研究,无论是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包括美国曾经经历过的阶段、日本
经历过的阶段,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在某一特定时期,多重因素叠加,最后就会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不要高估人类智慧的结晶,也不要
高估学者的极限。有些人确实看到了,及早做了调整,大部分人是没有看到的,或者他只能受趋势的影响。房地产问题本质上是功夫在师
外,这个行业当然有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你得适应的新的市场、新的考题,即便是考题变了、考场变了,也需要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考
试时间要非常确定,很多做过体制改革的前辈们都很清楚,重要的是法治环境、营商环境、明确的监管环境。


06 | “产能过剩”会扰乱全球经济秩序?

王巍:这次耶伦来到广州做了一个发言,其中重点提到了中国的Over Capacity,中国的生产能力过剩。她认为这将威胁到世界的经济秩序,而且
还向中国政府提出劝告,希望能够做出一些管控。你怎么来看?

管清友: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认识。首先,我们目前面临的情况确实是过剩,而且内卷。就以汽车为例,国产电动车确实又便宜又好用,竞争力确实
强,在这点上大家都有共识。第二,中国对于其他国家的产业形成有没有形成冲击?我想肯定是有的,但说对全球造成什么扭曲,这个我
觉得就也说大了。第三,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我们以汽车产业为例,在燃油车技术路线上,你超越它是不可能的,没有机会了,也
没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等于是换道超车了。我做智能化,提倡绿色电能化,我不敢说超越你,但我至少现在是站在第一梯队,已经是全
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了。后发国家这么做也没错,你不能说我老是要跟着你屁股后边,你学习成绩好,突然有一天我学习成绩超过你了,
你就说我有什么问题?对我来说是不公平的。现在全球并没有跳出原来的框架去讨论问题。谈如何去升级全球治理的思路,你会发现,不
好谈的。我一个后发国家,不能永远在产业链的低端;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也要完成产业升级;我们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我不能永远是
在全球产业链底端。很多人认为如果中国做出一些改变的话,就不会打贸易战,那也想多了。说实话,是有点太单纯了。贸易战肯定是要
打的,因为你毕竟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要继续发展壮大我们自己,同时还要维持好一个比较良好的国际经济
秩序,这就是考验大国政治家的问题。


07 | 中国的AI与国际的AI之间的差距

配图4.png

王巍:现在很多事情都和AI相关,因为AI在发生改变,我们对整个未来的走向都会改变,轨迹都会改变了。现在重要的是,美国的AI和中国的AI
是不是正在走向两条道?你怎么来看中国的AI和国际的AI之间的差距?

管清友:我谈自己的一些外行看法。第一,美国的原创我们还是挺羡慕,而中国的优势在于我们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在AI整个大的领域中,基本
也是中美之间的竞争。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但也要正视差距。第二,英语世界、英语环境本身在AI的发展当中,从数据、文献角度来说
就有一定的优势,我们要客观承认。第三,涉及到监管等等问题。AI的发展肯定是离不开更开放的数据环境,更完整的数据环境,更少
的所谓额限制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想奋起直追缩小差距,不想落后,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的话,我们肯定很多事情就要做出改变,
无论是监管还是互联网的开放度,包括安全等等一系列领域。一个自由的和宽容的环境,对于原创性的东西至关重要。我们在讨论我们
的问题或者差距的时候,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的优势,中国的AI现在刚开始,产业发展不宜过密、过细,应该是多听听、多看看,底线守
好就行。这轮AI我不知道最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但我觉得确实不能错过这个时代,还是要迎头赶上,保持在第一梯队。我们既要
看到别人的优势,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同时还要防止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一说我们什么都是好的,一说别人什么都不行,这种就至少
不是一个理性、正常的态度。我经常就讲的一句话是:我们既不要妄自尊大,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在AI时代下,你要让自己变得更加
与众不同、不可替代,这肯定是很重要的。我们得永远保持一个学习的状态,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配图9.png
微信图片_20240417171600.png
微信图片_2024041717160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