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我要写一本什么样的并购书


2023年5月,金融书坊与中译出版社再次联合出版新书,由金融博物馆理事长、全联并购公会创始
会长王巍潜心撰写的《并购的江湖》首发上市。吴晓灵、高西庆、王石、刘二飞、大卫·弗格森等
国内外业界知名大咖联袂推荐。

《并购的江湖》封面.png

                                              《并购的江湖》

                                                  作者 王巍

                                  中译出版社 · 2023年5月出版


                                  《并购的江湖》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30518120023.jpg

                                                   王巍
                        金融博物馆理事长、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

曾主持了几十家企业在境内外的上市承销业务、负责组建或重组了多家金融机构、担任过
几十家大型企业的重组、融资、并购及上市的财务顾问、担任过二十余家上市公司和金融
机构的独立董事、长期担任众多省市政府部委的经济顾问。

1992年获得美国纽约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博士学位。曾长期在中欧国际
工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等院校担任客座教授,出版包括《国家风险》《并购时代的旁观
侧语》《并购时代的阳谋轨迹》《金融可以创造历史》等十几本专著。主持创建全联并购
公会,全联并购公会连续23年组织编纂出版《中国并购报告》,其参与主编该报告系列丛书
长达十几年。


                               王巍:我要写一本什么样的并购书

2022年夏天,中译出版社乔卫兵社长亲自出马,以其极具煽动力的语言和压迫感十足的口气
劝我,作为长期沉浸并购江湖的老将和行业协会的会长,我写这本书必定有市场影响力。
尽管已经过了虚荣的岁月,但是这种期待还是让我不免正襟危坐起来,开始翻检大量过往资料,
并参考大量近年来关于并购的新书,真的把自己当成学者或业界导师而“端”了起来。

真正动笔了,才越发感到困难重重。市面上的并购教材和所谓专业参考书,多数都是学者和
教授主笔,很有逻辑和思想深度。这些书总结出了一套理论和规则,案例写得也很生动、易懂,
多是传媒报道的再加工。我从事并购操作几十年,了解越多,胆子就越小,除了具体案例的
讨论,实在不敢妄议,更不知规则从何而来。而谈到具体案例,又涉及许多人物和机构的隐私,
不便分析,这是职业伦理。况且,我近10年来主要从事公益事业,与市场渐行渐远。并购市场
变化之大,远非当年的面目。

按官方传媒报道的口径亦步亦趋,或按照监管机构的原则条分缕析做些诠释工作,倒是顺手。
可是,在汗牛充栋的同类书市场上,还需要这样一本书吗?我狐疑起来。不过,自己承诺的事,
无论如何纠结也要做完,这是君子一诺了。

金融(当然也包括并购)的初心与核心动力首先是创新,这是驱动商业文明进步的机制。到了
成熟的市场制度与社会生态中,政府的监管陆续形成了规则和秩序。政府为维护市场稳定和
社会安全,当然要监管和指导,而金融家的首要职责依然还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产业、
科技、消费等各个领域的文明发展。让负责创新的力量以建立规则和秩序为责任,或让负责
监管的力量创新变革传统秩序,这都是非常危险的本末倒置。显然,我作为一个民间创业者,
以个人的立场和体验来写一本片面的书才是本分。自然没有视野和能力做非分之想,这样也
卸下了自己的责任和压力。

过去30年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充分借鉴了美国与欧洲两百多年来的金融模式,初步建立了有
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丰富而完整,这是一代创业者、企业家和政府监管者共同奋斗的成果。
我们有幸参与其中,很有成就感。同样奠定这个成就的还有一大批失败的创新者、企业家和
监管者,充满着大量不规范和江湖规则的实践。忽略这个事实,将失去许多重要的历史背景,
而误导人们对资本市场成长的认知。其实,关注那些摆不上台面的不规范操作,才能发现规则
与正能量的伟大。

例如我们有几千家上市公司在境内外的股票交易所上市,一般都被认为是国际化、规范化、
透明化的样板,也是监管部门眼里的“好孩子”。问题是,对于几千万家中小企业而言,这些
公司不过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这些公司真正的资源还在水面以下的深海处。本书将要
展示的内容就在这个并购市场上。这些公司多数还处在创业和野蛮生长阶段,除了有机会
大量获得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等的优秀公司外,还有相当多的公司存在很多弊病,如财务不
透明、管理混乱、偷税漏税、灰色交易等,很多学者甚至在道德层面评价这些公司是投机倒把、
巧取豪夺、假冒伪劣、欺行霸市…… 事实都是这样吗?所有伟大的公司不都是从这些原始冲动、
粗糙经营、野蛮生长而走出来的吗?没有江湖体验和历史共情,空谈规范与原则能够真正理解
并购市场吗?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所有创新者都是当时主流观念和秩序的搅局者与“坏小子”,国外的
摩根、米尔肯、索罗斯、乔布斯和马斯克如此,中国的许多著名企业家也是如此。所有伟大
的秩序都是从原始野蛮混沌的土壤中演化而来的。没有这个土壤,秩序也无从谈起。于是,
我调整了本书的写作立场,以自己的业界经验和非主流的观念讲述并购的逻辑与故事,作为
绿叶来衬托市场上大量“正能量”的并购教科书。这里,做些自我介绍,以体现笔者有资格来
写这样一本书。

1992年,我从美国留学回国,参与了国内最早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乃至城市信用社
的创建,推动了一系列国有企业的改制、融资、上市与并购交易。1997年,创建民间的并购顾问
公司,更多地参与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并购、融资与上市的案例,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大约在1999年,应张新民院长邀请,我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主讲了国内第一门
关于并购的MBA课程。之后,我陆续在中欧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正式担任客座教授约10年,
在清华、北大等十几所大学举办相关讲座,也多次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大学和论坛讲中国
的并购。那时,国内还没有人讲并购,我算是别开生面了,很受企业家的欢迎,多次被评为
“优秀教师”。

2002年,我又与同仁们一起创建国内的民间行业协会——中国并购公会(现在是“全联并购公会”)。
我花了大量精力与并购业同行、企业界和监管界交流,主编了十几年《中国并购报告》,也写了
大量的专业评论,解析行业格局和趋势。2007年起,我与日本和韩国同行一起创建“亚洲并购协会”
(Asia M&A Assciation, AMAA),后来又与美国同行一起将其扩大成“亚太并购协会”(Asia
Pacific M&A Council, APMAC)。与全球并购业人士的广泛交流,让我开阔了并购视野。有多年
经验和教训垫底,我自信可以写出独具特色的业界参考书。不过,我非常清楚,今天的中国并购
市场已经是贯穿所有产业领域和跨越商业、法治、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等不同维度的复杂体系,
生机勃勃,极为开放与广阔。一个人的阅历和经历实在是渺小,只能窥测一二,而且必定片面和
肤浅。但是,所谓严肃的历史正是通过大量片面和肤浅的观察才能显现,才能延续至今。作为亲身
经历30多年并购市场的并购人,我感谢这个时代给予的机遇,同时也有一份记录的责任。我期待
这本书会有这样几个特点:

· 有学术底蕴的参考书。轻松阅读,不烧脑。写作态度认真,不能对不起曾经得到的一大堆学位
证书和各种社会头衔。

· 有个人亲历的纪实书。中国的本土并购是一部市场驱动前进的历史,许多重要人物和事件已成为
里程碑,我有幸相遇,真人真事,应该有所记录。

· 能启发思考的讨论书。并购是艺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而且在不同时空场景下有全然
不同的战略定位。我的局限和经验应该引发更多的问题,而不是结论。

· 是参与未来的申请书。“俱往矣,数并购英雄人物,还看未来。”大数据、第三代网络社会、DAO、
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这是新一代网络与算法人类的并购前沿,远远看去,令我大为心动,不免
摩拳擦掌一番,希望年轻人能提携我。

最后,并购当然是快速成长和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商业成功的焦虑背后,真正引领并购
方向和驱动并购的动力还是创新的快乐。每一次并购都是创造一个新的企业生命,改变一个环境
和生态,实现一次商业、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对于创业者和企业家而言,并购是快乐的源泉。
希望这本书也少一些沉重,多一份欢愉。

特别感谢书中提到的所有业界朋友,你们就是参与和创造当代中国并购历史的主角。我的所有
点评与议论均是由衷之言,罪我知我誉我者,均鸣谢于内。

※ 以上内容为《并购的江湖》的前言,作者王巍。